被遗弃的老古董 粤港二手卖场浮沉实录

2014-08-31 14:08  出处:PConline原创  作者:佚名   责任编辑:liangpeiyi 

尖沙咀:有些情怀不会被时代替换

胶卷已亡?

  作为广州摄影人都知晓的摄影器材地——大沙头盛贤摄影城,由05年开创至今,虽然仍有活力,但到底让人看出伤了元气。依旧是商铺林立,依旧是门庭若市,却也无法掩饰藏厚重金钱下情怀的流逝。

  与香港不同,广州的摄影城第一层尽是当今最新潮的数码相机活动专区,热热闹闹。在不远处新开张了的海印摄影城,也尽是售卖人气颇旺的数码相机。喧嚣表面下就是寂寞,在摄影城其他角落里,那些贩卖二手胶卷相机店却即将要到尽头了;起初因为胶卷价格的上涨,部分商家开始售卖起分装盘片,但始终敌不过高租金及客源的减少的侵蚀,店铺门上的“福”字似乎看到凉到骨里的孤独。

二手市场,情怀不能承受之重?
二手市场,情怀不能承受之重?

唯独少了数码的身影

  相比起广州摄影城外强中干,香港相机店很大一部分还经营着老式胶片相机。这些店铺星罗棋布地散落在香港各个街头。其中最为著名的,当属尖沙咀香槟大厦一带。正是这栋略显陈旧的大楼里集中了香港最有实力的几间二手相机店:陈洪相机店,大家好、好友、天翔,一间间店铺内的器材阵容鼎盛,堆满了整个货架;不少二手相机品相都相当不错(价格也不菲),行走在香槟大厦的琳琅满目的相机店中,更像是到了某个相机发展史博物馆。

香槟大厦外貌

  当走进其中一间店铺时,老板很热情地与小编聊起天:

  小编:如今数码相机对传统胶片冲击很大,对你们生意有很大影响吧?

  老板:几乎没影响。我们远离主流,来玩我们这边的都是老的专业玩家,不玩数码的。

  小编:你们不考虑卖数码相机,应该会更好赚吧?

  老板:我们不做数码,数码外边太多了。现在我们生意也不差啊。(笑)

香槟大厦相机陈列 香槟大厦镜头陈列

香槟大厦的“集体回忆”

  实际上,香槟大厦是香港人眼中“红灯区”,除了二手相机生意兴旺之外,这里也居住着不少东南亚人士。再加上香槟大厦年代久远,整体租金相对而言会比较低。这样,一个红灯区、东南亚人士、混搭二手相机店的“猪笼城寨”,却成了远离香港“高地价、高楼价、高房租” 的净土。二手相机店铺也因此顶住了生存压力,得以继续经营。

香槟大厦

  更重要的是,香港有一群独立的二手相机消费群体。他们当中不仅有几十年的老顾客,更不乏年轻人;而在香槟大厦中,每间店铺都有自己故事,每间店铺都有自己历史。人情味浓厚的这里,早已成他们的“集体回忆”;“本土感”正是他们所珍视的价值。

  不少老玩家往往几十年只光顾某间相机店铺,早与热情的店员熟络。如今的网络化,不少店铺顺应趋势,开张自己的facebook,在社交平台上讨论胶卷、二手相机,吸引了一批放下数码拾起胶片的年轻人。甚至店员表示,事实上数码相机对他们店铺的冲击是极小的。正是这群人,二手相机店铺得以长期维持下去。

小编碰到的一个玩胶片的香港年轻人
小编碰到的玩胶片的香港年轻人

  令人难忘的是,不仅尖沙咀,整个香港大多数数码相机店(除去部分专为坑大陆游客的伪摄影店)依然能见到胶卷的身影。店员们也坚信胶卷不死,承载着每个香港人的记忆。

 

总结:二手卖场的价值在于能不时勾起市民对城市过往的回忆

  粤港两地市场,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。香港主打旅游主打情怀的卖场经营手法,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参考。卖场也不只会专坑小白,也不只有电子垃圾;在情怀这种东西的加持下,更会焕发出不同的生命力。

  广州继续经营的市场无可厚非地迎合了金钱,有的为了生存,成了JS;有的则转变了经营对象,专供电子垃圾给黑人倒爷;曾经繁盛一时的海印和金桥,在金钱的面前都变了味;也难怪,他们要不这么做,就沦落到陶街面临拆迁的下场。

  一河之隔的香港,则成了一种人们抹不去的集体记忆,成了所有人共同回忆的物化与形式,它们的生存方式,早已演变成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,却正在如此与世无争,才能在高竞争中得以生存。

  写至此,对广州现状颇感唏嘘,编拿起胶卷机拍了一张照片,过了片,似乎某种情怀又远了广州一些。[返回广州分站查看更多]

 

键盘也能翻页,试试“← →”键